字体: 放大缩小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消化内科是“山海”提升工程重点托管学科之一。这两年,随着就诊人群需求量和认可度的不断攀升,各项新技术新项目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首例全麻插管下ERCP
20岁的刘某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是指一种染色体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导致刘某患有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疾病,全身出现黄染、腹痛、发热等症状。
考虑到患者存在智力缺陷,常规ERCP时的镇静镇痛不能配合,经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共同讨论后,一致决定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为刘某行ERCP术。整个手术过程历时半小时左右,术中取出多枚褐色结石,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2022年ERCP共开展104例,目前淳安一院已能独立开展此技术。
首例食管狭窄放射状切开
70多岁的姚大爷患上了食管上段恶性肿瘤,进行食管癌放化疗治疗后没多久就出现了吞咽困难。刚开始稀饭、面条还能下咽,但渐渐的,进食梗阻感越来越明显,稍微大口一点的食物就把食管给堵死了,要通过胃镜把堵住食管的食物取出来才能再次进食,但也只能吃流食,苦不堪言。
淳安一院党委书记、“山海”提升工程下派专家、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骏了解病情后,向姚大爷及其家属介绍了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就是在内镜直视下对狭窄区域进行放射状切开,从瘢痕最厚的区域开始,3-6个径向切开,打通狭窄环。术后第二天,姚大爷便能够顺利进食流食,第三天进食稀饭畅通无阻。
首例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技术
38岁的方先生在吃东西时出现梗阻感,因为不放心,所以到淳安一院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食管下段靠近贲门(食管胃交界处)处长了一个马铃薯大小且形状不规则的巨大肿块,这么刁钻的位置,想要处理掉肿块,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可行,但需要开腹开胸,不但创伤大,而且术后因食管缩短、胸腔胃形成、贲门改变等因素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消化内科团队给患者提供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的方案。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就是先在肿瘤上方的黏膜表面开一个小口,随后将内镜伸入其中,在黏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在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最后将黏膜隧道的开口使用金属夹进行夹闭。通俗的说就是在薄薄的食管壁内挖一条“隧道”把肿瘤取出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管和胃结构的完整性,不影响日后的进食及生活质量,恢复也快。
首次急诊床边超声引导下胆总管支架置入术
49岁的方女士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的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尿量减少,经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考虑患者血小板低,出血风险极大,超声介入PTCD禁忌;感染严重,外科手术风险也极大。但是不解除病因,感染很难控制,生命垂危。
张骏书记提出,患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又有糖尿病,目前休克状态,应尽量不搬动病人,在ICU病房行B超引导下胆管支架置入术,既能解决患者梗阻问题,又能及时化解术中出血的风险。
引进胶囊内镜
小肠源性疾病,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检查手段,胶囊内镜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主要适用于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疑似小肠肿瘤、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及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胶囊内镜可以监测并指导克罗恩病的治疗及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还可以用于消化道疾病的初筛检查。
首次黄金刀Pre-cut(预切开)辅助困难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
三十几岁的小徐因突然的剧烈腹痛,完善检查后考虑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需行ERCP取石,但小徐的十二指肠乳头冗长,属于典型的长鼻子乳头,常规标准插管困难,如果反复按常规标准法插管,不但操作时间长,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也会大大升高。
考虑到患者还这么年轻,一定要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消化内科团队决定用黄金刀行乳头预切开,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3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数枚结石及大量泥沙样结石从胆管内取出。
内镜下贲门缩窄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福音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反酸、烧心等症状,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有的甚至10余年。他们反复在各大医院就诊,辗转消化内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甚至精神卫生科,可以说中药西药或者进口药物吃了不尽其数,虽然每次治疗都有一定疗效,但最令他们郁闷的是,一旦停药,几天后症状就会复发,复发后又要吃很久的药才能缓解,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夜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他们的胃镜表现共同的特点就是:贲门口松弛,有的伴有食管下端粘膜的发红糜烂甚至溃疡,有的伴有食管裂孔疝。消化内科团队经过评估,结合他们的病史以及治疗意愿,进行了微创手术——内镜下贲门缩窄术,仅用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一次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疗效显著。该技术操作简单,耗时少,花费低,并可重复进行。
消化道早癌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以及在此技术上的一些创新的辅助牵引技术提高剥离效率
56岁的祝阿姨在体检中发现得了腺瘤性息肉,息肉顶端可能存在部分癌变,但是基底部的结构还是相对规则,可采取内镜粘膜下剥离技术(ESD)切除。由于肿块较大,而且位置长得不好,操作难度也就比较高。术中,消化内科团队还采用了一项自创的新辅助技术(橡皮绳辅助牵引技术),让手术更顺利进行。
ESD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创伤小、最大限度地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好、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2022年ESD总量154例,2021年ESD总量93例,2022年ESD总数同比2021年上涨65.6%。
这两年,淳安一院消化内科还积极开展创新辅助技术,如,胃管伴侣法经鼻圈套器辅助牵引/橡皮绳辅助牵引技术,“牵手法”内镜下ESD创面闭合技术。
消化内科 毕玉珍